|
1月20日,由执惠主办,以“新经济 新业态 新人才”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CTCAS峰会暨“龙雀奖”颁奖盛典在上海成功举办。峰会汇聚了行业主管部门人士、国内外文旅专家学者、头部机构与头部旅企高层、知名项目操盘手等嘉宾同台论道,多层次多角度纵深探讨研判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走向,也为目的地、文旅企业等搭建富有成效的资源链接服务平台,提供协同互促合作机会,形成链条性、生态圈的合作共同体。江苏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江苏大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强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表《超级枢纽、新文旅下国企平台的站位担当》主题演讲。 朱国强表示,在“常疫情”下,线下文旅将来有三点。首先,景区如果提高客单价必须要给人提供更好的体验感。文化归于内容,旅游归于空间,而且旅游必须在线下,线上线下的融合就是把文化的内容更多地植入旅游的空间,线下空间+线上内容+网游互动,可以提高体验度,是新文旅的一个趋势。第二是文旅目的地必须打造一个安全、便捷、疏朗、有序的环境。最后一个是要关注“附近的远方”,拉动本地和近途文旅消费。前面所提都需要文化和旅游业的产业互联网的加持,而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供需对接问题,文旅之产业互联网要在文旅产品提高体验度和文旅目的地提高服务方面赋能。 现在消费互联网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难题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困境和机遇,都需要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文化旅游业产业互联网的逆势破局。他认为,国有企业或者国企平台,应该勇于担当奋力做好新文旅业超级枢纽。 以下为朱国强演讲全文 各位文旅界的同仁, 大家上午好! 没有想到,一年之后我们谈论文旅还不得不从疫情开始谈起。但是我想现在开始谈疫情大家应该有更深的认识,本来觉得这件事情大家熬一熬、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很多的文旅企业都非常艰难,大家都在挺着、熬着。 但是最近的情况给大家感觉,好像疫情这个“小辣椒”准备和我们长期“恋爱”下去,甚至于要和我们“终身相伴”。既然要和她长期相处,我们就要有一些长期相处的办法。在常疫情下,所谓“新文旅”,一是文旅的数字化、在线化或者线上化是明显提高了,但是无论如何线下都是必须的。其次,文旅的目的地要能够打造一种整体舒朗有序的环境。 如果疫情一直存在,线下文旅将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我谈三点: 第一,首先为了疫情我们要有安全的距离,不能太拥挤。像以前的小长假爬泰山,上山看别人的脚后跟,下山看人家的人头。以后是一个有安全距离的在比较舒朗的环境下旅游。但是如果一个景区内游客的密度不高,要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包括还要盈利,那肯定需要提高客单价。提高客单价必须要给人提供更好的体验感,让他感觉价有所值。
第二,如何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感,我们现在一直在说文旅融合,文化是归于内容的。央视有朗读者这个栏目,大家在这个栏目中看到很多艺术家声情并茂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我们到音乐厅听大海的交响乐,觉得很震撼。而旅游是归于空间的,必须在线下,线上线下的融合就是把文化的内容更多地植入旅游的空间,如果没有文化内容的植入,我们的海岸线可能大部分景区是非常雷同的。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很多文化内容植入线下呢?比如说阳光下、躺椅上,我们带着高音质的耳机面向大海,听大海的交响乐。我们年轻人喜欢互动,为什么不能在玻璃的朗读厅里,面向大海,让TA自己朗读高尔基的《海燕》,然后TA自己再把照片和朗读的录音发到朋友圈里面,进行更多的社交。所以,线下空间+线上内容+网游互动,应该是新文旅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文旅目的地疫情下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防疫搞旅游安全,绝不仅仅是预约制和健康码。在一个目的地城市里,它的景区很多,如果一家家都预约是非常麻烦的,每到一个景区门口既要有预约,又要看健康码,还要测温甚至于还要看你的行动轨迹,一大堆事情。 作为一个文旅目的地,如果长期疫情,是不是能够打造一种整体舒朗有序的环境。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苏州,满盘珍珠式的旅游景点。我个人创造了一个词——胸部景区。很多头部景区,一个城市有几个头部景区大家一说就知道了,但是有很多胸部景区,可能没有那么出名,但是品质并不差。苏州就有很多小的园林里面,没有太多人,其实景区是差不多的。 作为一个城市级文旅目的地的政府,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苏州有这张卡,318元19个景区48小时,而且48小时做得非常的人性化,可以满足你小长假3天。你从外地跑到苏州可能就是上午10点半了,拿着这张卡第一个景区刷,48小时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第三天10点半之前你跑到最后一个景区刷,仍然可以让你进,进去以后你在这个景区里愿意呆多久呆多久,到下午三四点打道回府,时间正好。3天48小时318元。以前内容还更多,有坐游船、听评弹,走的时候还送你一个文创的伴手礼。 这样的卡在苏州口碑是很好的,现在有了疫情了,这张卡就需要再升级。19个景区如果让游客一家一家预约,是不是过度麻烦?人工智能能够起作用,把你引导到还没有预约满的景点去。城市旅游小交通、城市旅游大巴也需要再升级,能不能告知游客什么时候车子能到,过去的路线能不能导航过去。如果这样做,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安全、舒朗的文旅空间。 还有,现在大家更加应该注重“附近的远方”,体验是要的,但是不能到远方去了,飞机、高铁风险大,但一家人开车还是很安全的。即便不出上海,一个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到一个民宿环境里放松一下、休闲一下,这是需要的。“附近的远方”是我们文旅行业需要考虑的。 最后一个是分时度假。以前很多人提,但是没有搞成。现在为什么不能搞?疫情以后,很多小孩子都被赶回到家了,为什么家长不可以分时度假带小孩子到附近的远方去休闲一下呢?
上面这两张PPT的内容,除了最后的分时度假可能需要政府推进,其他都需要文化和旅游业的“产业互联网”的加持。互联网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供需对接问题,OTA就是把文旅产品放到网上进行供需对接,用这种模式替代了以前的传统模式。产业互联网是这个产品打造、组合过程中,也就是还没有拿给消费者之前用互联网进行赋能和加持,刚才我说的所有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产业互联网的范畴。 我们现在文化和旅游业的消费互联网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消费互联网曾经为我们文旅消费的拉动功不可没,但是为了流量,现在已经到了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人手一部手机已经到了天花板。以前是做大蛋糕,现在变成了抢分蛋糕。而且流量入口现在越来越多元化、去中心化,一是有很多新科技,像抖音短视频的出现,二是交通,高德地图和12306也进入旅游行业。另外大量的区域级的平台都在做。各地的一机游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抢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如果我们文化和旅游业在消费的供给和服务上已经能够安全地满足大众需求了,我们只要搞好我们的消费互联网就可以了,但是恰恰我们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难题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而我们文化和旅游业的产业互联网是远远落后于消费互联网的。今天我们第一个共识,在疫情下我们碰到的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也好、机遇也好,都需要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文化和旅游业的产业互联网的逆势破局。这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 但是文化和旅游业的产业互联网打造,难度是非常高的,有很大的集成难度。比消费互联网难度高了很多倍。第一,文化和旅游业是横跨政府和市场的产业,比如我们的文化场馆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头部景区在国有企业手里,我们很多餐饮和民宿都是在民营企业手里甚至个体手里,所有制非常多元。另外需要政府的防疫部门、文旅部门、交通部门、大数据部门,如果不进行协同,是无法达到舒朗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还有需要面向新消费人群创新商业模式,比如泡泡玛特、小红书、B站等等,这些新消费已经越来越减少了它的功能价值,而提高了它的情绪价值,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加入,否则互联网很难挣钱。
还有就是大量的新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云服务等的支撑。还有就是流量问题:很多区域政府平台或者以政府为背景的国企平台,拿不到很多流量,而全国性的OTA有很多流量,他们之间如果不能协作,流量问题就解决不了。再者,线下资源(景区)如果不配合,如何做线上线下融合的试点。最后就是文旅金融:本来文旅业就是一个长线产业,疫情下更加如此。
第二,线上线下之间的枢纽。刚才说线上线下需要融合,我们的很多国有企业其实手里有线下资源的,比很多线上OTA大厂有优势的。我们有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国企。应该做线上线下的枢纽。
第三,做多元所有制主体的枢纽。我个人认为在文旅业当中最后1米的服务一定更多的是通过民营企业的。像国企只有标准化的服务,比如高铁,高铁从北京开到上海,一个列车员在上面应该做哪些服务动作是标准化的,但是文旅业很难做到。政府包括国企只能做平台,最后1米为消费者的文旅服务应该是民营企业,我们国企如何学会和民营企业进行合作,我们应该做中间的枢纽。
第四,政府条块之间的枢纽。政府有条有块,需要拼缝的地方很多。国企在当中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你可以衔接条上的事情,也可以找到一个区域板块,把你新的想法在一个块上试点。
第五,实业和金融之间的枢纽。我们国企在金融的支持上一直是“宠儿”,银行总是愿意先把款贷给我们,我们还可以拿到政府专项债,如果我们自己信用好还可以发我们国企自己的企业债。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做实业,我们很难理解冲在第一线做实业的民营企业,也很难挑选到优质的民营企业,我们就做不到枢纽式投资和赋能性投资,如何把我们的资金能够更加准确地投到优质的民营企业手里,也是我们国企要做的。
最后,你想做枢纽,自己必须练好内功。现在中央已经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行动方案》,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怎么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真正有效的内部考核,经营层和管理层能不能持股?如果你不炒掉慵人和懒人,就只有等着优秀的人把你炒掉。还有就是效率问题,跑得快风险大,但其实慢,并不能避免风险,很多时候,慢本身就是风险。 最后我说说我们江苏省文投在刚才我说的五大枢纽方面做的几件事情。第一,江苏省文投在运营几个区域性的平台,江苏省的智慧文旅平台苏心游,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君到苏州”也是我们运营,还有宜游镇江。我们现在还在做一个大运河数字云平台,非常感谢执惠,前两天帮我们在业内发布了我们征集合作伙伴的文案,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们在做一个大运河数字云平台,我们需要很多的合作伙伴。线下除了亚洲最大的江苏大剧院,还有十几个线下的大运河项目,因为我们江苏省文投现在主要是在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旅开发的项目。与民营企业合作方面,集团一级子公司——大运文旅,去年一年和3家民营企业合资。金融上我们集团在管理大运河文旅母基金。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成为了所谓的超级枢纽,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在新文旅状态下向着这方面努力,我们这向枢纽进发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