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论语》中关于上巳节的描写。草长莺飞,众人嬉戏,一副春和景明的光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在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王羲之携好友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举行修禊集会,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集序》,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余字,却情与文会,境以字传,韵味隽永,理趣深远,沁人心脾。
王羲之手写的《兰亭集序》墨迹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千古不更的极则和楷模。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题扇桥旁) 《快雪时晴帖》全文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蕺坊桥旁) 《得示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或响拓而形成的唐摹本。纵28.7厘米,4行,32字 。此帖书风遒丽,有张驰有缓疾,运笔之妙,自出胸臆。数字草书,流畅纵逸,极致发挥出了字势的结构美。
(戒珠寺旁) 《二谢帖》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纵28.7厘米,5行,行草书,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此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
(花筑奢·书圣故里酒店旁) 《姨母帖》为唐摹本,6行,42字。作品书法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其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公元696年由唐代武则天命人双钩廓填,集于《万岁通天帖》中。
(大壶酒家旁) 《远宦帖》亦名《省别帖》,纵24.8厘米,横21.3厘米,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公元332年时,王羲之在武昌担任庾亮的军事参谋,而好友周抚刚好从武昌转至益州镇守,此帖便是羲之在当时写给周抚的一封信札。
众多名帖犹如明珠般,散落在绍兴街区的里弄小巷间,引得过往的游人纷纷驻足赞叹。挑个时间,与家人出游,品味老街浓浓墨香,领略最美绍兴。
|